关于印发2022年滁州市就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6-08 16:38
    【字体:打印

     

     

    关于印发2022滁州市就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县(市、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就业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按时完成就业目标任务,现将2022滁州市就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524

        

     

     


     

    2022滁州市就业工作要点

     

        2022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完善就业机制,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目标任务为:城镇新增就40000人以上开展“三公里”就业圈试点社区16个,组织1271名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8900人次,其中:新增技能人才人数16000人,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1000人。

    一、坚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一)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下限,落实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完善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重大宏观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机制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构建更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培养提升经济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对稳定吸纳就业的企业强化信用激励。推进政策与就业联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就业扩容提质。发展改革委、科技经信财政人社市住建局、市交通农业农村局、市商务税务局、市人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稳定实体企业就业岗位。持续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为30%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继续实施“免报直发”模式,返还比例提高至90%。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综合运用资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杠杆,加大对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各地可在确保各项就业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政策不重复享受。支持科技型、“专精特新”、“光伏产业链”、“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等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稳定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力。建立个体工商户统一公众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认证认可等“一站式”服务。发展改革委、经信财政人社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市市场监督局、市税务局、人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灵活就业保障。进一步做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权益保障工作,完善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提升项目、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按照人社部发布的典型行业劳动合同、书面协议示范文本,指导我相关企业劳动者依法签订。加强对出现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的研究学习,指导各地开展工作。人社负责)

    (四)优化公平就业环境。整合政策、服务、培训等各类资源,打破区域、城乡分割,加快破除制约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拓展覆盖面和惠及范围,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逐步消除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或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发展改革委、经信财政人社市市场监督局、市妇联、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全面抓好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做到政策体系全覆盖、就业服务全贯通、困难青年全帮扶。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做好就业促进工程,持续开展2+N常态化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基层就业创业。稳定国有企业高校毕业生招录招聘规模。实施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项帮扶行动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用工6个月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人社委编办、体局、市财政局、市有关高校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次以上。大力推进劳务品牌建设畅通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加强与皖江皖北地区劳务协作,积极推动驻外皖籍农民工服务站点建设,对有集中外出务工需求的农民工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坚持稳量、提标、抓落实,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总体规模基本稳定,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加大就业帮扶车间认定工作,确保就业帮扶车间总体数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做好以工代赈工作,增加就业容量人社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民政财政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商务市文旅局、市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支持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异地培训,统筹使用好培训经费。深入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激励更多滁州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建设,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成果转化和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见效。多渠道推进随军家属就业。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滁州政治工作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帮扶退捕渔民转产就业落实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行动巩固转产就业安置保障成果落实退捕渔民帮扶联系制度,加强退捕渔民跟踪调研,促进已就业人员进一步稳定就业岗位,跟踪帮扶前期无就业意愿现在想就业人员及早就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农业农村领域就业帮扶工作。支持各地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一批退捕渔民就业基地,拓展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委、财政人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统筹推进其他群体就业。开展“巾帼风采”女性专场招聘暨人才对接招聘活动,创建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徽姑娘”农家乐、合作社、电商基地,充分发挥“皖嫂家政”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开展乡村振兴助残行动,帮扶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规范各类招聘行为,严格实施招聘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健全维权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和身份歧视,切实保障妇女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对非因本人意愿失业且登记失业6个月以上,未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含失业补助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下岗失业人员,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2000元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妇联、残联、司法局、市人社总工会、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力创业带动就业

    (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实现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左右。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大幅压减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决扫除制约创业就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按照皖厨创业工程推进皖厨美食名品连锁店龙头企业和皖厨创业街区建设。发挥“筑梦”创业导师作用,推进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建设,提高创业指导能力水平。发挥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区位优势,汇聚各方创业资源,深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创业特训营多元化创业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零工市场,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优化适合年轻人的人文、娱乐、学习、交流、餐饮、健身、时尚的工作环境用现代周全的服务品质,培植激情洋溢的创业生态发展改革委、人社局、市商务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进一步畅通创业融资。完善‘滁州金服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吸纳就业人数多、科创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推动金融机构贯彻《安徽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行动方案》,持续加强“八大工程”建设,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以“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型初创企业为载体,探索多样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大普惠金融贴息资金保障力度,支持各地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办理。市人行、 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局、市银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进一步打造创业平台。建设省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双创”支撑平台项目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吸引中小微企业产业链集聚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建设1-2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专业孵化载体。按照市场逻辑,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或高校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孵化基地。集聚长三角地区优质创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功能,优化创业服务供给,惠及更多创业者和创业企业人社发展改革委、科技经信财政住建农业农村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十三)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聚焦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推广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和数字技能培训。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广职业培训网络学习平台应用。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建设抓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确保在校生规模保持在3000人以上,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对接苏浙技工院校开展教师培训,启动实施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集群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强企行动,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提质扩面行动积极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省技能大赛暨国赛安徽省选拔赛、安徽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竞赛-全省第三届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支持举办各类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加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支持脱贫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人社发展改革委、体局司法财政住建农业农村商务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残联、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优化技能人才评价格局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扩大特级技师评聘范围,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鼓励技能人才人人持证。提升评价服务供给能力,加快专业人员培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评价服务开发新职业评价规范,建设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融合的评价题库,推动职业技能评价提质扩面。加强技能人才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评价机构年度工作评估,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建立评价质量全过程追溯机制、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市场退出机制。人社财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后聚江淮”、“‘鸿雁聚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扶持计划”。再建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等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宽引才视野,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机会、提供条件,吸引更多青年优秀人才向皖集聚。贯彻落实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江淮优才卡管理办法。人社委组织部、科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十六)提升“智慧就业”公共服务。依托安徽省“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大数据在就业领域的应用,分析感知服务对象就业需求,精准推送就业政策服务。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建设一批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培训一批职业指导师,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巩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实施“春风行动”2+N特色招聘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线上线下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人社财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做实“三公里”就业圈。创新政府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模式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线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线下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选择16个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开展“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工作,下一步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人社财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推进“沪苏浙皖结对帮扶市人力和人才资源共享联盟”有序对接加强与市外劳务对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推进实施《安徽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落实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若干政策,引导和鼓励市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建设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重点培育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引进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我劳动力留在当地就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劳动力来就业。人社财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前做好失业风险防控

    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群体就业领域主要指标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就业关键性指标变化,做好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动态。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跟踪调研、电话回访、就业需求调查等工作,提前做好就业形势研判。人社发展改革委、财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滁州调查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开展“就业援助月”“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等专项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针对性就业帮扶。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人员,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增强基金抵御支付风险能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人社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规范平台企业用工管理,维护快递员、网约车、外卖送餐员、货车司机等群体合法权益。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联动机制建设,强化争议源头治理,加强重大争议风险防控。深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推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覆盖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快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全市智慧监管、快捷处置的工作格局人社公安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二十二)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落实由发展改革、教育、经信、农业农村、财政、商务、人社、退役军人、统计、工会等部门会商制度,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健全县政府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完善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凝聚就业工作合力。人社负责)

    (二十三)强化就业资金使用管理。鼓励市本级财政、政府根据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目标及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需要,加大地方就业补助资金配套、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稳就业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推进政策落实。发挥就业资金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功能落实资金监管制度、专项检查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就业资金管理使用纪律规定,组织开展自查、互查第三方核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财政人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参加第四届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本地就业工作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引导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将群众关心的就业政策及服务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多渠道、 多形式宣传就业政策,不断提升就业政策宣传效果,推进政策落地生效。建立就业领域舆情监测和处置预案加强舆论引导,及时了解和回应社会关,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人社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滁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523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